新手上路
举人 五级

- 积分
- 35
- 威望
- 14 点
- 资产
- 1290 金币
- 注册时间
- 2009-9-24
|
当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被“双规”之后,原全国人大代表、82岁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雷亨顺不无感叹地说,“文强的问题历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反映很多,为什么动不?”. d6 Y7 X. U2 @( L+ y" B5 a
4 O ^, p( h- c M, b U 并非没人动文强,这十几年文强的职务“动”了好几次:从副处级的县委副书记,一路“动迁”升到了正厅级的直辖市常务副局长。
2 b7 y+ m L% U0 l6 s; |) ~* k1 L, F) V3 X+ B# Z
“贵人”书记4 U% x% p1 |: w6 E0 c% H! d
# A0 H- Z0 S) A6 f5 x, E, X “有的同志问我,文强是你选上来的,他平时来不来你这边?我说,不来”。已经退休的原重庆市政协主任张文彬,并不否认其对文强的提拔。 当地官场上则流传着一句话“没有张文彬,就不会有文强”。; G/ G# s, ?2 D6 C& K8 X- [
u; K& ]1 M1 E
可以基本确定,两人相识于重庆巴县。$ R& T; Z" D, L0 z2 d) l
+ {" {9 y7 r4 c* C1 B- w, O
官方资料显示:张文彬出于生1934年,于1978年任巴县县委副书记,1981年3月任县委书记。在此期间,比他小20岁的文强一直任职于巴县政法系统,并在这里完成了从普通科员到副处级的跨越:1972年参加工作,分配到巴县(今巴南区)公安局秘书股,1983年,成为县委政法口的常委,1985年,升任分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。
0 `& t# {0 G' c& ~
* b& F) |# {' m! [- I9 c 文强升任副书记的次年,张文彬离开了巴县,担任重庆市政府财贸办主任。 5年后,文强也获得了进入重庆的机会。
9 B. }: w: e8 z4 e# j2 j( ?
5 P) W' r5 F. r' i0 e2 V! B( M 这一年,36岁的文强被市委组织部推荐给了市公安局。也正是在这一年,张文彬升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。) \7 G1 a$ t3 K* V7 g
0 W4 D% ?/ m9 b: `/ U& b) S* x
“从中国的人事体制来看,对公安局副局级以下重要官员的任命,政法委书记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”,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位专家指出。
2 g1 v8 j" q5 {& _3 ]2 d/ Z. v( Z& X R. Z8 ^; |8 R
天时 地利+ t2 ^9 ~, p3 W5 a! T4 M, n
1 U) u6 D3 b, h& p
除了上层的“人和”和当时恰逢中央提倡“干部年轻化”的天时,对于文强的这次提拔,巴县的“地利”也不可忽视。
6 Y. u, s' x: A5 F% V5 }, v
* G+ Y7 L$ t4 I+ ^* ?8 l 重庆官员流动有个重要传统,即主城区的官员大多从周围区县选拔。而巴县是距离主城区最近、经济实力最大的一个县。因此,巴县的官员上调,一般都出任重要岗位。0 h1 a- m# U$ T3 d" S) w p
E& ~1 t. ^7 g7 ?4 e, @+ b; P2 p
据知情人士透露,当时市公安局本来是想调巴南区的人大主任,曾在市公安局工作过的刘圣福。但文强得到了包括张文彬和刘圣福在内的一致举荐,主要理由是觉得他“吃得苦,聪明,肯干”。当时老县委书记已经去世了一段时间,文强作为县委副书记,实际担负着一把手的重任。( J' ~2 V7 u o( ^4 `
) u/ x. N7 T, x1 U) N& L 当时有两位巴县干部反映文强素质不高、工作作风有问题。据当地一位记者回忆,一位前市委常委去巴县视察工作,酒酣耳热之后,文强和平时关系不错的刘圣福吵起来,让这位常委觉得很不快。有一次,文强甚至在酒席上和一位与自己关系不和的巴县领导抡起酒瓶。不过,张文彬却表示,文强在巴县“很规矩的,到了市里以后,说话才开始不拘小节,不时口带脏话”。# ?' U1 |7 N) B
! F3 T/ S- B2 B: C2 o1 m% y: X$ `4 [
1992年,文强出任市公安局副局长,分管刑侦。知情人士解释了最终任用文强的考虑:他年轻,才37岁。市局当时还有一批解放后就参加工作的老领导,在警察队伍中有威望,应该可以约束他。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市委组织部已经做出了决定,公安局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。$ O3 p- U. s% g1 ]" d2 Y$ L6 X
5 V' u# X: g8 x. K' j3 k
谦恭未“篡”时& B p& w& z0 D% V" i
) c/ D- [; h- t2 e6 N/ g: ~ 刚到一个更高层级的权力系统,文强显得很恭敬,他称呼局里的老领导为“老人家”,并表现出了自己在刑侦方面的才华。时任局长的王文德搞敌情出身,懂侦查业务,他也认可文强“肯钻研,分析案情能说到点子上”。刚到重庆两年,文强领导的刑侦队伍破获了两起全国闻名的大案:1992年重庆警匪枪战,1994年中国第一盗案。业内人士透露,上世纪90年代,重庆的刑侦力量在全国排前几位,丝毫不逊色于广东等大城市。" b3 u, W) S: f- j
6 W6 u% p9 y& \8 u9 G$ O
但文强酒后滋事的事情又再次发生。除了嗜酒,文强还表现出和黑社会打成一片的江湖气。王平、王渝南被认为是解放后重庆第一代黑社会的代表。文强和王平交往甚密,坊间广为传播的一个事例是:他高调参加了王平女儿的生日宴会。据业内人士介绍:“搞刑侦的人和黑社会交往的情况有两类,一是从工作出发,同流但不合污。另一类是从工作出发,慢慢以无原则对原则,然后将这种交往变为牟利的工具。文强属于后者。”
3 h p% m! c% q
( ]8 X- U& C5 o: Y) G! t9 F4 ? 仕途搁浅8 o. Y5 M8 T, _, J
. ]2 T8 M( J" \- b
1997年,重庆直辖。文强面临着进重庆后第一次重要晋升机会。市局的老领导退休,市长王鸿举正在考虑新的常务副局长人选,文强是最有力的竞争者:他在公安局的资历比较深,还拥有相当于硕士的学历(文强毕业于泸州警察学校,但在巴县任职时,曾在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进修班在职学习两年,这让他拥有了在重庆同级公安官员中的最高学历)。
8 H. E- {) G# |! D" ~+ y+ t/ h9 j# O M( y u( x3 G
但文强张扬的性格没有在系统内部获得支持。业内人士称,“常务副局长应该让没有野心的人来做,和一把手之间才能搭配好。”最受非议的是张君被抓获后,文强在电视上频频露面,讲自己在破案中的作为,在公安系统内引起很多不满,其实,张君被抓获的一个重要起因是湖南公安先发现线索,提供给重庆。最后公安部嘉奖的时候,文强被记一等功,湖南方面却颗粒无收。后来重庆市局一位老领导去湖南开会,湖南方面的人当面表示不满,称文强“是政治流氓”。
}! N+ L M6 y: s% h5 H2 g# a# u$ d+ D5 ^8 s2 `- j6 z
因此,当市长王鸿举向一些老同志征求常务副局长的人选意见,分管治安的副局长陈焕奎获得了更多的支持,并最后出任常务副局长。 ~9 K0 ^- h' K( {- W9 n' {
/ G" q! i! |, \; F! K/ Z 从巴南进入重庆市公安局做副局长后的10年时间,文强的仕途搁浅了。虽然已经在公安局挑大梁,进入时间也最久,但一直再未获得行政职务上的提升。6 \' L' K1 X- N0 x5 v
5 [. b n! G3 t. l# v4 u 仕途停滞时,文强却从另一个渠道找到了能量的提升空间。, i, J, f2 B: `& k1 ]! P3 u2 m( m
7 O4 G# P9 n. |2 q* e& @( H0 x 黑白空间
; Y) @% e, } P3 E- D- n0 a
9 o2 n& @0 B1 H0 n8 ] 直辖为重庆带来了大量建设资金。2007年全国“两会”前夕,重庆市长王鸿举向中外媒体形容这个速变的城市:每3个月就要更新一版地图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,重庆的黑社会也“进化”出了与上一代黑社会不同的特点:“大多都拥有实体,看起来都是正行,但是用非法的手段经营。”6 P$ H; T6 V# {8 |/ y; v
8 D& `' @6 [3 H2 ^: V/ j- j
1997年后也是文强在黑白两道的快速成长期。对于他在此位置上坐大概有两种解释,一是重庆市公安局的官员任命传统,由政法委书记兼任公安局长,因此只有一半的精力能放在公安局的管理上;二是公安局长多是由外系统调入,本身不懂业务,在专业性极强的刑侦工作上,不得不倚靠文强。这些都为文强形成自己的权威提供了时机。
: Q$ p% M# E+ S
% o1 y' ?. f' x1 q 一次办案中,两名犯罪嫌疑人持枪在一座小楼中负隅顽抗,公安干警久拖不能拿下,文强来到现场,拿起扩音器喊话:“我是文强,限你们3分钟内投降。”3分钟后,两名嫌疑人无条件投降。在谈论这件事时,圈内人认为这更多体现的是文强在黑道中的权威。
6 Y! }5 ^' t" N6 T: `1 n1 ~
+ O/ ? q. a% J! Q) W2 U% m: C; X 在特定环境下,文强的这种“权威”似乎不完全是坏事。而即使是对文强为人持负面评价的人士,也肯定他对本职工作“敬业”。抓到张君后一脚踹到张君的脸上,这曾被解读为他爱作秀的证据,但一位文强的老领导认为,这种兴奋是真实的,“是他的个性”。可供佐证的数据是,重庆这些年的刑侦破案率介于85%到89%之间,略低于全国91%的平均水平,“但考虑到重庆的复杂情况,他的本职工作未必出类拔萃,却也是能完成的”。$ m5 H3 S/ l$ R6 e# ^' p, L
3 g3 h9 j3 L$ Q w% C 2001年是文强人生的高峰。“共和国第一刑事大案” 张君案在重庆的破获,不仅让文强摆脱了因王平事件的危机,还成为他仕途的推动力。2001年,文强升为一级警监,正厅级侦察员,此后不久,升任常务副局长,成为二把手,搞科技出身、曾被评价为“太老实”的王华刚成为三把手。据说,新任的公安局局长朱明国曾就这个人选安排咨询原来的老领导,得到的回答是:“用文强的才干,用王华刚的品行。”
% G# g+ X6 U5 ^+ v
+ \ d& ~1 D5 P 2009年8月,文强因涉嫌黑社会保护伞、强奸等被双规。在这一年前,他被调离他经营了数十年的公安系统,调任重庆市司法局长,这是他最后一次,或许也是唯一一次没有“贵人”相助的“升迁”。博园网 |
|